../../images/logo.png

路标

2022年04月19日 15:55 柳春生

清晨,我漫步在延安职院美丽的校园,徜徉于一栋栋花草树木掩映的教学楼和实训楼之间的道路上。蓦地,路边一个个造型简朴而庄重的路标映入我的眼帘:鲁班路、穿杨路、庖丁路、华佗路、精卫路、愚公路、雷锋路、进喜路......

这些路标多以古今人物命名。他们或源于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庖丁解牛,或出自成语典故,如愚公移山、百步穿杨,或产生于行业模范,如木匠鲁班、石油人王进喜等等。

俗话说“只要善于钻,行行出状元。”鲁班是操斧状元,庖丁是杀牛状元,养由基是射箭状元,华佗是治病状元......他们身怀绝技,高效服务人类。社会肯定他们,盛名赞誉他们。有学者把人才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称为“学科”型人才,以实践技能为主的称为“术科”型人才。以这样的人才类型标准来看,鲁班、庖丁、养由基和华佗应该属于“术科”型人才。如《庖丁解牛》虽是一篇寓言,但作者对庖丁“技盖至此乎”的叙述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庖丁有十九年的杀牛历史,有宰杀数千头牛的记载,如此,他“解牛”的技能才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

《百步穿杨》的故事出自《战国策》,可谓真有其人,实有其事。遗憾的是有关养由基善射的技能是如何练成的,文献却只字未提,倒是《列子》一书中《纪昌学射》的故事可作为很好的补充例证。纪,昌的老师告诫他:“要学射箭,首先学会长时间不眨眼的本领。”于是,纪昌用了二年时间学会“虽锥末倒眦而不瞬”的技能。之后,老师又叮嘱他:“其次学会把小的东西能看大的本领。”于是,纪昌又用了三年时间学会了“视微如著”的技能。五年以后,纪昌才开始跟着老师学习怎样拉弓,怎样放箭,最后,终于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在中国汉字里常常用“技”这个词,来描述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术科”内容。所谓“技”,一般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手艺。在古代,与“技”同义或近义的词有“艺”,如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匠”,如匠心独运。有“工”,如巧夺天工。常见的是“工匠”并用,如能工巧匠;现代则有“技工”,“技术”和“技艺”等。

“技”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荀子在《富国》中说“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幼学琼林.技艺》里也说“百艺则有济于用。”二者都客观地指出“技”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我们陕北流传这样一句谚语“ 会招待的招待匠人,不会招待的招待丈人。”冷堪了老丈人惹不下,慢待了匠人可不得了。一句生活谚语,通过形象对比,生动地道出了手艺人的重要。

“技”有鲜明的等级层次。有“技”而能解决问题,便被称之为“技能”;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又快又好,有巧思妙招,则被称为“技巧”;再进一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理论体系,又被称为“技术”;最后,上升到文化与审美的高度,则又冠以“技艺”的美名。著名的紫砂壶艺人顾景舟常常告诫徒弟们的一句话是“跟我学的人,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其中“技”为“技能”,而“艺”则为“技艺”。我常常想,一个人要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并达到“巧”的地步,“术”的高度,“艺”的境界,那将要付出怎样的汗水怎样的心血和怎样智慧呀!这样的“能工”,这样“巧匠”,人人需求,个个渴望。他们一定是家中的“座上客”,他们必将是社会的“香饽饽”。

常言道“台上一分戏,台下十分力。”每一位能工巧匠成功的“一分戏”,都离不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十分力”,所以,每一位求职学技的莘莘学子,在成才的道路上,要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必须依靠强大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柱,我以为离不开雷锋对事业“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满腔热情的态度,离不开愚公挖山不止的坚韧不拔的意志,离不开精卫衔石填海的持之以恒的毅力,更离不开铁人王进喜“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意识。否则,面对技能训练中单调的动作,重复的步骤,机械的过程,以及寂寞的场景,甚至孤独的心灵,怎能做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由巧到术,由术到艺的完美境界呢?

此时,上课的预备铃响了。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子们,精神抖擞,快步如飞地行走在穿杨路上、庖丁路上、愚公路上、雷锋路......他们或许是去实训室完成自己的操作练习任务,或许是去图书馆搜集“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比赛资料,或许是去大礼堂参加各种技能竞.....对于职业院校的学子来说,我想,身边那一个个路标,既是他们奋斗的目标,更是他们前进的方向。

上一条:雪落新校区
下一条:沸腾的早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晨景素描

电话:0911-8235520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555号
版权所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