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搬入新校区很长时间了,每日往来于住处和学院之间,来去匆匆,一向贯看秋月春风,乐于观察写作的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校园的风景。近日一个晴好的午后,踏着满地的暖阳闲庭信步,发现八九号楼左侧新栽了两排笔直挺拔的银杏,高大整齐,虽然叶子早已落尽,来年不失为学院一道动人的风景。吸引着我看过去,走过去,慢慢推开校园近在咫尺的美丽之门。
校园地势平坦,背山面河,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校大门呈舒展的弧形,跨度很大,象是巨人张开了双臂拥热情的抱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大门前面开阔平地上有四字石刻:“授人以渔”可谓语重心长,谆谆善诱。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道理其实很简单,“鱼” 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如果想永远有鱼吃,就必须学会捕鱼的方法。后人引申为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学院作为陕北一所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祖国为地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多年来,学院一直在探索切合我院实际的发展路子,这个口号的提出,无疑是学院对高职教育规律和办学宗旨的主人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校内楼群一佛承用四科面灰瓦式大屋顶,设计胜现代建筑理念和陕北文化无素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城文化风格。走进这个年轻的校园,触目所及虽是一片崭新时尚,却处处能感受到学府书院所特有的哲理思辨光芒以乃伟人智慧的启迪。图书馆前面的广场灯柱上,刻满了《荀子》的经典语句,颇具文化蕴味的雕塑和石刻错落有致的摆放于校园教学楼、食堂、宿舍、草坪、路边等处,营造出一种浓郁的高雅文化气息。
漫步校园,不时有学子抱着书籍成群走过,步履轻盈,青春洋溢。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近年,随着我院办学思路的日渐成熟和“做大做强做美”发展愿景的进一步明晰,我院的招生规模年有攀升,招生质量不断提高。无数怀惴远大理想与抱负的有为青年走进校园,为我院注入了新鲜旺盛的血液。“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的名言。学院接地气,旺人气,倍增活气。整个校园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呈现出健康蓬勃的发展态势。
古人云:“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置身于学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样一个优美、雅致的环境里,从事天成下最神圣的教书有人的职业,我无限自豪。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校园之美,守护校因之美, 创造校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