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虽然离开我已有两个年头了,可我还是常常想起她我和婆婆相处二十多年,直觉得她就是自己的亲妈妈。
婆婆由于多年的劳作,曾经俊俏的容颜和亭亭玉立的身材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以及驼了背的身躯。唯一不变的是她眼睛里充满着对儿女们的那份疼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别人看来婆婆也许很普通,可在我的眼里她却很伟大。
我的婆婆可以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她出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在日本侵略者即将投降时,外爷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丟下了外婆、年幼的舅舅和婆婆三个人艰难度日。期间经受的苦难局外人很难想象。好在党和政府当时对烈士家属非常关怀,加上战友们的接济,婆婆和外婆不分昼夜纺线织布,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挣扎着、奋斗着。艰难日子总算熬出点头了,舅舅结婚了,婆婆出嫁了。之后,舅舅有了四个孩子,婆婆家也是四个孩子,日子虽然艰苦,但还能勉强而度。谁知好景不长,就在孩子们要上学的时候,舅舅突然得病离开了人世,丢下了年老的外婆、舅妈和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从此,婆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本来维持自己家六口人的生活就够艰难的了,还要招呼在乡下的外婆家的六口人。
那个年代工资非常低,当时公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多元,婆婆30多元,两个人加起来还不到80元,舅妈在农村劳动挣工分,每天挣8分,一个工值不到二角钱,这样的收人要养活两家的十二口人谈何容易,何况还有八个孩子要相继上学。当时市民吃粮是限量的,干部每人每月30斤,一般市民27.5斤,细粮40%(白面),粗粮60%(玉米面小米等一些杂粮),有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不吃粗粮,他们用粗粮换细粮,每2斤粗粮换1斤细粮。为了接济外婆家,婆婆把细粮换成了粗粮。为了让八个孩子有学上,她除了,上班还要干很多额外的工作。早晨到冰冷的河里捞石子:午休时给粮站缝手套和面袋(缝一双手套或一个面袋能赚2分钱):晚上回家干完家务还要糊火柴盒(棚五个火柴盒挣1分钱)。现大上,有多少次都因团得降不开眼面扎伤手指又有多少个夜晚她就这么糊着火柴盒就睡着了。
婆要是个非常要强的人。随着孩子们慢长大,家里的住房特别紧张,婆就开始张罗着修密洞了。当时全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分的存款都没有,拿什么修呀?婆婆说:“只要想干就会有办法的”。修密的那段时间,婆婆忙坏了,每天她起得很早,给修密的工人把饭做好,然后自己吃一点就忙着上班了。中午下班,她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帮着干活,哪里需要人她就在那里干,下午下班她一直要忙到所有人都休息了她才休息。就这样她既不耽误家里的修建,同时还照常上班,因为请假要扣工资,她舍不得请假。五孔窑洞基本修好了,婆婆也病倒了,全身浮肿。家人让地到医院看看,可她却总说没事,休息几天就好了。公把她强行带到医院,经过诊断,医生说婆婆得了肾炎,要立即生面,极少要住一个月。地知道公工作忙,没大多的时间招呼家曲修理。再现住院的花销包大,只住了半个月貌出院了。出院原美一切盘设体还是从早忙到变,直封修工程招果,生样一个不知疲倦,就要做好。不怕苦,不叫累的人。做事情不做便罢,做婆婆是个艰苦朴索、勤俭节约的人。
婆婆在孩子们身上的个为付出总算有了回报:就像春种秋收一样,婆勇舅家的四个孩子有两个自己家里的四个孩子也相继有了工作,我的老公还考上了大学。一九八三年,婆婆退休了。按说,这下该享享福了,可她还像以前一样,一刻也不肯闲着。她为了让家里的收人多一点,就到工地上去打工;为了节省点买菜的钱,就到山上开了一块地,不但种了菜,还在院子里养鸡养猪,每天还是从早忙到晚。由于常年劳作,她的手上长满了老茧,手指又粗又大还有些变形。我不想用“粗糙”这个词来形容她老人家的手,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词。
婆婆宠我惯我,一直把我当女儿看。我和老公在1988年6月,经人介绍相识恋爱的。1989年3月,我母亲去世了。那时,我感觉天塌了,精神几乎崩溃了。公公婆婆看到我这样,很担心,就接我到他家住了几天。那些天,公公婆婆及弟弟妹妹们对也我特别好我的情绪慢慢地好转了,那年10月我和老公结婚了。过门后公公婆婆说:“我们不能把儿媳只当媳妇看,还要把孩子当成我们的亲生女儿一样”。我的母爱没有因为母亲的离开而结束,我得到了更多的爱,老公的体贴与疼爱,婆婆公公的呵护与关爱和弟弟妹妹们尊重与喜爱,我很幸福。
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每天很早就要去上班,中午不回家,下午回家就6点多了。夏天还好些,到了冬天我常常是冻得全身发抖,手脚冰凉。他们经常把我住的窑洞的火生得旺旺的,被子在炕上捂得暖暖的,我一回到家就把手脚伸进被窝里,她便用双手捂着我的脚或者干脆把我的脚拉到她的棉袄里取暖。然后端上我喜欢吃的饭菜,老人看着我吃得很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有一次我病了,医生开了好多的中药。婆婆按医生的吩咐在饭前半小时给我吃药,每天早上五点钟婆婆就起床熬药,五点三十就把熬好的药和糖水端到了我枕边,自己先尝尝药和糖水烫不烫,然后叫醒我。二十多年来我已记不得这样的经历有多少次了,可我知道我对她老人家的关心太少太少,她却把爱放大无数倍给了我,让我心里好愧疚。在婆婆多年的潜移默化中我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抱怨,多一份感谢,少一份责备”。懂得了做事的方法就是“不做便罢,要做就做最好”。
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从内心喊声:妈妈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